神社境内及周边地区

神社境内及周边地区的介绍

西大寺八幡神社

OLYMPUS DIGITAL CAMERA

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产的三间社流派形式的正殿,建造于室町时代中期。由于神社境内没有拜殿,所以正殿建筑的全貌可以一目了然,这样的神社空间在日本也是非常罕见的。

在室町时代中期建造的正殿建筑被指定为国家级重要文化财产。经过改修和维护现在仍保持着其美丽的形态。

右殿供奉着“气长足姬命”、中殿供奉着“誉田别命”、左殿供奉着“玉依姬命”。

两座鸟居

在参道上有两座鸟居,特别是第二座鸟居和横跨新池小溪上的用一整块花岗石筑起的石桥是西大寺八幡神社最古老的两座建造物。

左座和右座

在西大寺八幡神社,由氏子(信奉者)组织的左座(Anza)和右座(Oza)轮流作为信奉者的领头人,组织氏子参拜爱宕山和承办灯笼巡游等年度活动和祭拜以及运营各种事务及清扫管理事务。为了使这镇守文化得以继承,我们正在做各种各样的努力。

一般来说,站在社殿的位置来看,左座小屋在左侧而右座小屋则在右侧。但是,本神社不知是从何时开始左右小屋的位置颠倒了。变更的原因及时期不明。

本神社左右座的灯笼的纹章是不同的,左座是“鸽子”,右座是“鸟居”。

其理由不明。

住吉神社

住吉神社坐镇于西大寺八幡神社围墙南侧。

具体详情不明。

从前,在每年7月最后一个星期日的中午,芝垣地区有各家把收获的农作物献上祭拜,然后把各自抽到的供品带回家食用的习惯。

男士们则携带各自家庭的料理聚集在神社前的树荫下举行社交宴会。

这样的习俗在奈良也是本地唯一具有的,但现在也已不复存在了。

石落神社

石落神社坐镇在西大寺东门前的飞地境内,供奉着石落神。

神社建造于室町时期。

是以“一间社春日”的建筑形式建造的在朱红色的屋顶下设有观景架子的中世纪小规模的神社。

・神社正殿(奈良市指定重要文化财产)

药师堂

在殿堂前的左右两侧设有石佛,右侧为观音像,左侧为十一面观音石佛,两者均为江户时代的文物。

坐镇在堂内的高67厘米的本尊药师如来的坐像是由镶木和贴漆箔而成,被认为是室町时代的文物。

左侧祭坛上供奉着爱宕社,右侧祭坛上供奉着八幡大人。

每年由芝垣地区年当班的4人作为代表去爱宕神社参拜,把领回的护身符分到各家各户,这个被称为“参拜爱宕山”的传统留存至今。

堂宇得到了西大寺的转让,在明治16年(1883年)移至现址。现在为芝垣地区居民的聚会场所。

新池

新池是由村民的捐款建造而成的池塘,新旧两塘相连,具有维护生态系统和防暴雨防灾以及提高景观等多种功能。

从八幡神社北侧的道路经过新池的堤坝到西大寺奥院的这条小路是一条还未被人人皆知的历史街道。在这里的堤坝上可以将若草山一览无遗,也是拍摄“若草山烧山”的良好场所。

西大寺

西大寺是真言律宗的总本山的寺院。

山号为胜宝山。

是南都七大寺庙之一。

本尊为释迦如来。

天平宝字8年(764年)当时的称德天皇发愿为了镇护国家建造了四天王雕像,西大寺以此为端绪在其次年建成。

建成当时,有着由东西两侧建有高度约45米的五重塔以及百余间的堂宇组成的十分宏伟的伽蓝。此外,因为东大寺是由圣武天皇建成,西大寺是圣武天皇的女儿称德天皇敕愿而建,故以东西并列得名。

平安时代,由于多次的大火烧毁了大部分的堂宇,但在镰仓时代有西大寺救世主之称的叡尊上人(兴正菩萨叡尊上人)通过建造庙宇和佛像的努力,使得作为密律双修的真言律的根本道场得以了重生。

由此,拥有古刹和中世寺院传统的西大寺传承了1250多年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成为了古都奈良代表性的寺院。

是代表古都奈良的寺院。

寺庙境内被认定为国家历史遗址,境内除了留存着叡尊上人亲手种植的菩提树以外,还留存着国宝“金光明最胜王经”和“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等奈良朝写经,为当代人展现了创建当年的威严和荣华。

此外,除了拥有国宝的叡尊座像、本尊的释迦如来的立像、中黑秘佛爱染明王座像、兴正菩萨座像、重要文化财产的文殊菩萨骑狮像和四侍者像以外,还拥有塔本四佛座像、吉祥天立像、十一面观音立像等佛像、国宝的十二天画像等佛像和肖像画、金铜宝塔、铁宝塔、金铜透雕舍利塔等密教法具等寺庙的宝物。现在来参拜的人仍纷至沓来。

西大寺本堂

西大寺本堂现在为西大寺的中心堂舍。

本建筑的前身是镰仓时期在东塔北面建造的光明真言堂的建筑。本建筑是在江户中期的宽政年间完成的

建筑的宽度为七间(一间为6尺),进深为五间。屋顶是庑殿式的瓦屋顶。

设有三处祭拜的场所。

堂内的东西南三方的内外阵相隔,在内阵北面中央处设有须弥坛,在其东西两侧设有侧坛。

本堂是采用了江户中期的不使用泥土墙的独特的建筑技法而建的建筑,是奈良市屈指可数的大型且优秀的近代佛教寺庙建筑。

每年10月,光明真言会把本堂装饰得特别的庄严和神圣。

・本尊釈迦如来立像(重要文化财产)
・文殊菩萨骑狮像(重要文化财产)
・四侍者像(重要文化财产)
・弥勒菩萨坐像(奈良県指定重要文化财产)

爱染堂

位于正殿西南、东塔基坛西面处朝东建造的爱染堂,是一座具有歇山式瓦屋顶并在中央部延申的屋顶下设有祭拜场所的大型佛教寺庙。江户时代的明和4年(1767年),在叡尊上人作为住房的西室旧址处,将京都近卫家(皇别摄家)捐赠的御殿移建而成。

内部分为三部分,北侧为客堂(内有障壁画和隔扇画),中央是内阵(中央须弥坛上供奉着密佛爱染明王),南侧是祠堂(供奉着历代祖先的尊灵牌位。中央还供奉着兴正菩萨寿像)。

这是一座把具有寝殿风格外观的贵族豪宅作为佛堂的独特的寺庙。

・兴正菩萨寿像(国宝)
・爱染明王坐像(重要文化财产)
・黑漆彩色华形大坛(重要文化财产)

东塔遗址

虽然在平安时代大部分的寺庙在多次的火灾中被烧毁,但进入镰仓时代后,西大寺除了拥有了国宝的叡尊座像、本尊的释迦如来的立像、中黑秘佛爱染明王座像、兴正菩萨座像、重要文化财产的文殊菩萨骑狮像和四侍者像以外,还拥有了塔本四佛座像、吉祥天立像、十一面观音立像等佛像、国宝的十二天画像等佛像和肖像画、金铜宝塔、铁宝塔、金铜透雕舍利塔等密教法具等寺庙的宝物。现在来参拜的人仍纷至沓来。

不动堂

建于宽永年代末期(1643年)。

是一座有庑殿式屋顶的宽度和进深均为三间(一间为6尺)的正方形建筑。

供奉着宝山湛海僧侣创作的不动明王,在每月28日举行护摩祈祷。

这个建筑原位于爱染堂南侧,在1979年搬迁至现在的场所。

奈良市指定文化财产

四王堂(观音堂)

这是供奉称德天皇誓愿的并由此成为创立西大寺端绪的四天王像的佛堂。

现在的堂舍是在江户时代的延保2年(1674年)重建的。宽度为三间(一间为6尺)进深为两间,屋顶为庑殿式,正房四周墙壁上设有飞檐,外观呈双层式建造。另外,堂舍周围的夯土土台(基础)展现了奈良时代创建当初的规模。

镰仓时代的正安2年(1289年),在“龟山上皇院宣”中记录为由鸟羽上皇建造的京都白河十一面堂院里的本尊十一面观音立像作为客佛本尊移至本堂以来,又被称为观音堂。

四天王像也是后世重造的,但其脚下的邪鬼展现了奈良时代创建当初的模样。

・十一面观音像(重要文化财产)
・四天王像以及邪鬼(重要文化财产)

西大寺奥院

西大寺奥院是西大寺的塔头寺院,地处日本政府指定的历史古迹西大寺的境内。

进大门正面有西大寺救世主之称的叡尊上人的陵墓,总的高度为3.42米,在双层基台上矗立着日本国内最大级别的大五轮石塔(建于镰仓中期)。

本尊的地藏菩萨的立像被认为是室町时代的文物。

此外,在神社境内的西面利用斜坡建有庭院,特别是黄昏时的景色尤为壮观。

・兴正菩萨叡尊五轮塔(奈良县指定重要文化财产)